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过年





小时候过年,总是非常开心的。 因为,除夕的年夜饭总是最热闹,而且有平常都吃不到的丰盛菜肴,当吃饱喝足 后又能开开心心地放鞭炮玩烟花,然后再看新春特备节目,到了午夜12时钟声一 响,震耳的鞭炮声四起,十分开心。
长大了出外读书,过年依然开心。 因为,游子回家乡过年感觉就是不一样,舟车劳顿回到家,家里早已大扫除完毕 焕然一新,而且都备好了丰富又香喷喷的年菜,就等着我们回来。虽然没有了鞭炮烟花助兴,但过年还是一样热闹,因为久未见面的朋友同学都回来了,大家就 忙着聚会畅谈天南地北,十分开心。
一直到自己成家,过年滋味变了。
不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终于懂了,“过年”这一句话的意思。小时候的我不会明白,踏入腊月后的大扫除工作,是母亲一人在忙碌。在传统的 大家庭里,男人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过年每一顿丰盛的菜肴,是母亲贪黑摸 早,一直在厨房里顶着闷热的炊烟准备的。 家里的孩子又多,亲朋戚友一来拜年,总得吃了饭才走,母亲就扛起了家里所有 的活。当大家在餐桌上吃得开心谈得热闹,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等大家都吃饱了 母亲才吃些残羹冷炙,又忙着收拾一桌的杯盘狼藉,然后又准备下一顿了。
在外读书工作回家,我也不会懂过年的意义。腊月后的大扫除工作依然是母亲在 忙碌,餐桌上每一顿丰盛菜肴依然是母亲辛苦在准备。当我们开心地呼朋唤友, 出外拜年聚会时,有时连饭都没回家吃,热闹了几天又要匆匆离家时,连话都没 和母亲说上几句,更别说体会到母亲为这个家的“年”,付出的辛苦与心血。
过年,本来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过年回家,总该像梁实秋说的:“所谓家,至 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
家里两老,期的盼的就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因为“过年”,不只是我们自己过个年,自己开心自己轻松,而该是一个感恩父母、体恤父母的重要日子。
这一个年,尽管外头有风有雨,家里总是温暖的。
因为,家有父母在,家有家人同在;这才是过年真正的滋味。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小时候
总以为
年是从日历上翻出来的
长大后
又以为
年是恭喜发财喊出来的
到如今
才明白
年是母亲双手抱回来的
是母亲
是母亲
【水梅】

northborneo said...

年过了,还回来update update你的博文了。

新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