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02, 2009

拗相公的故事.....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四卷,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拗相公是谁?就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的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读书很聪颖,一目十行,书穷万卷。就算是当时名臣文彦博、欧阳修、曾巩、韩维等人,都称赞他的才华。他成名很早,20岁就当上了浙江庆元府鄞县知县,兴利除害,百姓称誉有加,也得到当时很多高官的赏识,官越做越大,就连当朝皇帝也听闻了他的大名。


但是,冯梦龙的评语却是:“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就是说之前的好名声,让后来的人受到误导)

当时神宗皇帝精励图治,就拜王安石为相,厉行改革;王安石也确实有心做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业,他就定出一套新法来,只是坏就坏,他在用人不当。


冯梦龙说,王安石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諫。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偏偏王安石还是自以为是,还提出“三不足”之说:“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制不足守。”

这三句话,是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人定胜天,也不用向别人交待,更不用理党章;再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 So What?

“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


这就是王安石会有拗相公名号的由来,而王安石变法改革失败,不仅造成当时奸倿当道,忠臣纷纷离去,更造成朝庭章法制度混乱,民不聊生 。

历史,己经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了公论;但是冯梦龙,却是从说书人的角度,来说说王安石的执拗性格,究竟为当时的朝政及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冯梦龙在故事中,也节录了两首駡王安石的诗:

1)高谈道德口悬河,变法谁知有许多。 他日命衰时败后,人非鬼责奈愁何?

2)熙宁新法諫书多,执拗行私奈尔何! 不是此番元气耗,虏军岂得渡黄河?

第一首诗,就是说王安石的改革与变法,是高谈道德最厉害,讲就天下无敌,但是当情况有变异,命衰时败时,不只阳世的人在駡,就连做了阴间的鬼也要駡!

第二首诗,说为政者掌握了权力,面对别人的劝諫,却一味刚愎自用,执拗行私,结果是大伤了朝廷的元气,才让金兵能渡过黄河,灭了北宋。


当然,精研历史的朋友可以举许多史实例子来反驳冯梦龙对王安石的偏见及批评,不过就像冯梦龙的作品书名《警世通言》所题的“警”字,要警的是什么?正是警戒为政者,不能刚愎自用,不能执拗行私,不然就算一时靠身边少数人的掌声维持权力,一旦情况变异,命衰时败,可就徒呼奈何了。

乾纲独断与刚愎自用,只是一线之差;就胥视从政者的政治智慧了;但是,身为领袖执拗行私,始终都是最大的灾难。

台湾著名时评人杨照曾撰文,用王安石的故事来警戒台湾的政治人物;同样的,当我们看到国内一甲子的政党马华公会,过去一年来的风风雨雨,最终演变成今天中央领导层,陷入空前激烈的权力斗争……

冯梦龙的警戒,难道不是当头棒喝吗?

No comments: